第三百零一章 农家风情-《我家王爷真稳健!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李怀一行人乘坐牛车,顺着乡间泥路,沿途都是归家的农民,疲倦中带着些许兴奋。

    今年又是一个好丰年。

    转过几个弯。

    眼前出现一座村庄,村庄建立在一条河道旁,当地人管这条河叫红沟。

    红沟旁并非只有一个村庄,而是一整个乡镇。

    大叔介绍说,这个乡叫:莲子乡。有八个村,将近一千户人家,到处是青山绿水。

    还修了路,不然那些收购商,都不愿意进来。

    想致富,先修路,这句话放哪里都不过时。

    “到了。”

    大叔把牛车停在了一间院子前,众人都下了车。

    “三喜,把牛牵牛棚里去,二妞,家里来客了,还玩,还不快点去给客人倒茶,要知道叫人啊。”

    进门一杯茶,这是通用的待客之道。

    “多搬点凳子出来,都随便坐,饭马上就好。”大叔招呼完后,就一头闯进了厨房,顿时传来砰砰的声音,想必是在疯狂赶进度。

    大叔最大的孩子也才十二三岁,小的才六七岁,都已经开始帮着给家里干活了。

    “叔叔喝茶。”

    约莫十来岁的二妞,捧着瓷杯,不断的给人倒水,声音脆脆的,不敢看人。

    “姐姐喝茶。”

    轮到上官的时候,上官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,笑问道:“你为什么叫他叔叔,叫我姐姐?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那个,爸爸就是这么教的。”她红着脸说完,赶紧跑掉,当所有人都有了茶,她还偷偷扫一眼,生怕有谁漏了。

    然后就像是完成一桩任务一样,重重的松了口气,孩子要么顽劣,要么见生。

    二妞想必就是后者,不太爱跟大人打交道。

    往往大人误认这样的孩子太过于老实,实际上,大人的世界,孩子不懂,由孩童长大的大人,更不懂孩子的世界。

    院子里还在不断的进人。

    孩子们叔叔伯伯,舅舅姨父的叫着,熟路很多,这些都是大叔家的亲戚。

    当初分田的时候,李怀主张按照家里实际人口分,葛良主张按照户头,再按照户下的人口分。

    看似两者好像没有区别。

    实际上区别大了,户头有固定的田地,再以人口的数量,只增不减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说,分的户头越多,固定田地越多,种的粮食越多,收到的粮食税越多。

    还有一点,固定田是不允许荒废的。

    所以,为了迎合凉州的政策,过去的大农户都分了户,各干各的。

    其影响远远不止粮食的总产增加了,要知道,多分一户,就多一个家庭。

    多一栋房子,多一套生活设施……通俗的来讲,就是消费力和生产力同步增加。

    虽然分了户,但一般都是住在一个村的,平时互相照应着,偶尔还能凑在一起吃一顿饭。

    尤其是现在农忙的时候,干脆让一家做饭,其余人都出去务农,今天大哥家,明天二哥家,后天舅舅家。

    那种分户不公,或者长辈过于偏袒,导致亲戚成仇,老死不相往来的也有。

    但在农村,这种情况还算占少数,因为……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。

    老人也是兄弟几个轮流照顾的。

    “搬凳子,拿碗筷,进来端菜,开饭了。”大叔在厨房门口吆喝道。

    他的儿女马上小跑着进厨房,把凳子摆在圆桌旁,然后把筷子摆好。

    用一个铁炉子,中间放一点木炭,摆在中间,上面架一个吊锅,这就是今天的主菜。

    饭是在厨房盛好,然后端出来,摆上桌的。

    “你坐,你坐。”

    “我站着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众人都不断推让。
    第(1/3)页